川渝合作十年回顾,川美川外扎根重庆之谜——广安未达标,重庆情缘深

广安 更新于:2025-08-12 08:19
  • 27442998
    合作十年,川美川外为何还在重庆?

    答案扎心:广安没准备好,重庆也舍不得。

    2011年广安挂上川渝合作示范区牌子,政策火力全砸在铁路、高速、产业园。渝广高速通车后,重庆火锅底料两小时就能到广安分装,再贴上“小平故里”标签,销量翻三倍。文旅口号喊得响,“小平故里行·华蓥山上居”把红色旅游和山居度假打包卖,去年游客量突破千万。但百亿产业带里,最缺的是画画的和说外语的。

    川美川外不是没想过扩容。川美曾在邻水设过分校区,学生嫌“进城要坐两小时大巴”,三年就撤了。重庆主城给川美留的涂鸦墙成了网红打卡点,黄桷坪校区周边画室、文创店扎堆,学生下课就能接商单。川外的多语种直播间设在解放碑,学生边读书边给跨境电商做翻译,月入过万。这些生态,广安暂时复制不了。

    更现实的是账本。高校搬家要建新校区、挖老师、劝学生,没五十亿下不来。广安去年财政收入刚破百亿,砸钱建高校,不如先修好到涪陵的铁路,把重庆汽摩配件厂引过来,解决十万人就业。毕竟,先有产业留住年轻人,再谈建大学培养年轻人。

    川渝合作不是搬家游戏,而是把重庆的研发、市场、人才,和广安的土地、劳动力、政策红利缝在一起。等广安有了足够的画室、咖啡馆、双语幼儿园,不用劝,高校自己会来开分院。
    举报

你的回答

单击“发布您的答案”,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